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谜坛杂俎 >> 张红雄:《中国谜语大会》见闻启思录
张红雄:《中国谜语大会》见闻启思录
来源:2014年《中华谜艺》第38期 作者:张红雄  时间: 2017/4/1 0:29:10

原标题:民族文化盛宴,中华谜界殊荣——《中国谜语大会》见闻启思录

历史往往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悄悄促成一个大事件,随之开启一个新时代。

                                                                  ——题记

 引子

    从来没有一台电视节目,会让我去关注它的收视情况。然而,这次有了例外。

    三期直播吸引2.8亿电视观众,首播当日“央视悦动”客户端在苹果全球应用商店娱乐类下载榜排名第一,刷新了央视该项排名的纪录……这是中央电视台2014年春节特别节目《中国谜语大会》最终交出的漂亮“成绩单”。

    如此不可思议的收视成绩,是一台灯谜节目创造出来的吗?是的,这不是呓语,而是事实——因为,数字是最好的证明。

    中华谜史将记下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及其时间:《中国谜语大会》,公元2014年2月11日至13日。

    作为《中国谜语大会》的亲历者之一,把我所见所闻所启所思的片鳞半爪,特别是把《中国谜语大会》的那些人和事写下来,既是为了记录中华灯谜这一不朽经典,更是为了见证中华谜界的殊荣。

运筹篇

    事成于谋,行成于思。

    让中华传统文化回归,助力实现“中国梦”,这是当今中国的强音。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下称“谜委会”)与中央电视台(下称“央视”)首度携手,联合筹办大型灯谜文化节目,成功演绎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段传奇。

    谜语进入央视视野

    2013年8月至10月,央视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取得了众所周知的巨大成功。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让向来引领中国电视节目发展新高度的央视人,更认准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原创文化节目的创新方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功之后,我们觉得还有很多文化富矿等待我们去挖掘,当时首先想到灯谜。”《中国谜语大会》总导演刘帆如是说。

    为了更加突出中国年的文化民俗味,央视最初计划在元宵节这天,让《中国谜语大会》以娱乐竞技的形式在科教频道跟观众见面,改变央视往年元宵只有一台晚会的单一局面。后来,随着央视高层对《中国谜语大会》的进一步重视,该节目决定增至三期,并于正月十二、十三、十四晚黄金时间在综合频道播出。

    将一台综艺类节目放在元宵节前连续三个晚上的黄金时间播出,这在央视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黄金时间”,顾名思义,每一秒都贵如黄金,意味着比一般时段高得多的广告费。对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广告收入的央视来说,在过大年时拿出连续三个晚上的黄金时间来直播一台灯谜节目,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眼力、何等的开明!

    共识,在沟通中达成

    在作出启动《中国谜语大会》的决定之后,央视相关人员很快与谜委会取得联系。作为中华谜界最权威的灯谜组织,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全国性灯谜组织,谜委会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与央视联合主办《中国谜语大会》的重任。

    10月初,谜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郑育斌应邀参加央视《中国谜语大会》第一次筹备会。自此,谜委会全面参与节目方案的酝酿及相关准备工作。

    经过谜委会与央视的反复沟通和深入交流,《中国谜语大会》筹办的思路持续升华,方案也逐步清晰明了:节目定位为娱乐竞技式节目,文化味、年味、民俗味一个都不能少;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做法,选拨学生选手参赛,采用团队PK的形式,先进行淘汰赛,再进行决赛;面向海内外征集谜语,建立比赛题库,并组织评奖;创新观众参与渠道,大胆运用新媒体工具,让观众通过客户端实时进行在线猜谜,实现台网融合;邀请谜委会专家担任现场评委,对选手答题正误进行评判;设置第二现场——嘉宾访谈室,通过嘉宾实时点评,为电视观众提示猜谜思路,实现“场内场外同步,全民共同猜谜”的互动。

    在中国谜史上,这是央视首次在大型节目筹办过程中,与全国性灯谜组织全方位进行深度沟通和协商,谜委会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采纳。这有力地保障了《中国谜语大会》的筹办从一开始就朝着艺术的规范化方向进行着,从而有效地避免重蹈央视以往灯谜活动出现专业性方面低级错误的覆辙。

    谜界吹响“集结号”

    谋定而后动。《中国谜语大会》的基本方案甫定,央视与谜委会迅即着手展开筹备工作。

    谜委会领导层统筹全局,紧紧依靠谜界,充分发动谜友,卓有成效地配合央视筹办《中国谜语大会》。谜委会名誉主任郑百川、主任文木以及多位常委时刻关注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并高屋建瓴地提出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郑百川特地精选60则通俗易懂的灯谜,为节目组助阵。文木和郑育斌认真部署,慎重推荐谜委会有关专家作为节目组成员。文木还多次致电节目组了解情况,跟进指导筹备工作。谜坛耆宿、著名书法家费之雄也非常关注这项活动,专门创作灯谜供节目组选用。

    力量在不断汇聚,能量在持续激发。

    高鸿泰、田鸿牛、李毅、伍耿怀、苏荣灿、纪培明、钱振球、敖耀寰、刘正初、喻继贤、吕祥、王玮、王谦、张文生、梁永、张红雄、金力楷等谜友,为配合央视选拔参赛队以及为做好学生赛前培训等事宜,做了大量工作。张奕虎、郑明义、张红雄、庄云、缪建金、白超谦、苏颖、胡文明等委员,为节目组提供了一批通俗易懂的谜题。苏州谜友何勇平发挥技术特长,为节目制作了试玩版和现场直播手机竞猜版。胡文明受节目组委托,积极协助央视编写《中国谜语大会》专辑。

    未播先热,信心倍增

    大胆的设想,需要行动才能变成现实。如何筹办?从哪下手?节目组对此成竹在胸。

    2013年12月1日,节目组启动谜语征集评奖活动,面向全国观众征集原创谜语,并在央视网设立征谜专区接受应征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中国谜语大会》赛题的重要来源。

    征谜期间,央视网开通了手机互动猜谜网页游戏试玩版,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互动页面,参与猜谜游戏。

    12月4日,带有“吹风”意味的《中国谜语大会》网络推介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举行。郑育斌、姜文清与节目总导演刘帆、主持人陈志峰出席推介会,纵论中华灯谜文化,介绍节目筹办情况。

    开播前有策略地推出的一系列动作,对《中国谜语大会》开播起了很好的预热作用,让人不禁叹服节目组通盘考虑的谋略和智慧。

    新鲜独特的节目创意,让广大电视观众充满了期待。神州大地,谜人雀跃,《中国谜语大会》成了他们热议的话题。

    12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要求各广播电视机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办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原创文化节目。这个文件,对于已着手筹办的《中国谜语大会》的主旨,无疑是一种肯定。

    观众的期许,高层的肯定,更加坚定了节目组办好《中国谜语大会》的决心和信心。

    鼎盛阵容彰显“高大上”

    央视为《中国谜语大会》搭建的工作机构和主创团队,规格甚高,阵容十分壮观:总策划是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策划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王锦强、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郑育斌;总导演是刘帆、王立欢;谜艺顾问是文木、郑育斌、姜文清、赵首成、方炳良、敖耀寰、苏颖、胡文明;比赛现场主持是撒贝宁、周涛,第二现场主持是陈志峰;点评嘉宾是谜委会副主任姜文清,还有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蹿红的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

    作为央视2014年度三大创新节目之一,《中国谜语大会》受到央视领导的高度重视,胡占凡台长甚至亲自审定全部赛题。

    出谜嘉宾阵容中名人云集,星光耀眼。中国航天功臣欧阳自远,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徐沛东,著名学者阎崇年,著名主持人董卿、郎永淳,以及影视歌坛明星斯琴高娃、黄渤、牛莉、霍尊、华少、乐嘉、范明、孙楠等,都加盟到出谜嘉宾的行列中,为节目增色不少。

    央视一把手亲自把关,电视传媒高手、资深灯谜专家拍马上阵,央视“名嘴”担纲主持,各界名人明星倾力相助,在央视的旗帜下以谜语的名义汇集起来的这个空前鼎盛的阵容,更加彰显《中国谜语大会》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冲刺篇

    《中国谜语大会》从2013年12月初立项,到元宵节前直播,留给节目组的筹备时间只有两个月。而据报道,此前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从筹划到开播,费时达6年之久。两相比较,可知《中国谜语大会》的筹备工作是多么具有挑战性!

    面对异常紧张的时间,节目组以时限倒逼筹备工作进度,发力冲刺。央视全台工作人员视《中国谜语大会》为“大事件”,通力合作。谜委会调动全国各地谜界精英,全力配合,共襄盛举。

    各地“选秀”火速行动

    参赛队及选手无疑是节目的主角。选拨好参赛队和选手,对节目成功举行至关重要。

    在谜委会和各地谜友的积极配合下,央视工作人员分成多路人马,马不停蹄地开展了选拔参赛队和选手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里,从祖国心脏到云贵高原,从八闽大地到三湘大地,从东南沿海到华北平原,从东海之滨到关中平原,都留下了央视“选秀”人员的足迹。

    导演组在前期考察的基础上,经过综合权衡,最后选定福建石狮第一中学、福建晋江安海中学、广东汕头广厦学校、江苏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北京171中学、北京东直门中学、河南开封求实中学、湖南浏阳第一中学、陕西宝鸡长岭中学、贵州大方第一中学共10支队为参赛队,各由3名学生选手组成。

    各界“大咖”参与录制

    为了营造节日喜庆热闹氛围,吸引电视观众眼球,央视特意邀请几十位文化名人、科学家、学者和影视歌坛明星担任出谜嘉宾,并逐一拍摄视频,在比赛时由他们以视频拜年的方式念出谜题。“让明星来念,让文字变得有声,在元宵节就更增添了一种亲和力。”总导演刘帆诠释了设置这个环节的意义。

    由哪位名人明星念哪道题,导演组是有讲究的。比如央视主持人水均益有国际采访经历,就请他念以“乍得”为谜底的赛题;影视明星梅婷的父亲是军人,所以由她念谜面为“代父从军未挂花”的赛题。这样做,非常切合名人明星的身份。

    为防止泄密,这些名人明星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念谜语的谜底。据央视人员透露,参与拍摄视频的影星斯琴高娃,事后曾多次联系节目组说:“求求你们,就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吧!”

    担任出谜嘉宾的郎永淳,其姓名被作为谜底制作成灯谜——小伙一向很厚道(打一央视主持人),成了节目中最亲切的谜题。这是后话。

    海量灯谜汇至央视

    自《中国谜语大会》征集谜语启事发布之后,一则则满含海内外谜友心血和才智的谜语,雪片般飞向央视节目组。在短短的40天里,节目组共征集到约两万则灯谜。考虑到本次征谜活动规定每人不超过十条谜语,由此可推知参加征谜活动的谜友数以千计。

    经过谜委会专家的筛选,约1万则谜语进入题库,供节目组选用。尽管本次征集到的谜语中,因为难度偏高等原因,能够符合节目选题要求并被选为赛题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其中大量制作精妙的谜语,还是让央视人员不由得感叹“高手在民间”。

    很多谜友虽然未能参与《中国谜语大会》的具体筹备工作,但是通过投寄应征作品,为节目的筹办尽了心、出了力,显示了中华谜界雄厚的创作实力。

    赛题选编最费思量

    面对从古至今的海量谜语(包括征集到的谜语),如何选出切合节目主旨和定位的谜语,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难度高、扣合复杂的谜语,可以满足谜界中人的口味,但是对广大电视观众来说,面对这些谜语必会一头雾水、兴味索然;难度低、扣合简单的谜语,能够符合广大电视观众的欣赏口味,但可能会招来一些谜人和专家诟病。如何把握一个平衡点,成为摆在节目组面前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作为传统文人雅士的游戏项目,现在搬上电视荧屏,要能全民参与,所以出的谜语不能太难,还要照顾老中青三代人,这都是节目组需要解决的问题。”总导演刘帆说。

    节目组反复考量,最后确定了选谜的指导思想:兼顾趣味性、知识性和专业性,摒除低俗、晦涩的谜语,寻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体现与时俱进时代特征的谜语,做出一档有文化、有智慧、有趣味的节目,提高节目的受众认可度。

    央视与谜委会筛选出来的这些谜语,赛前都按难度分了等级,且都提前设定好各种难度赛题的分配比例并进行合理编排。谜语被选中后严格保密,充分保障比赛公平。

    反复演练不容有失

    2月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十支参赛队及亲友团,还有参赛队所在地谜协的有关人员,先后抵达北京,下榻于唐山大厦。

    紧接着,赛前演练工作在导演组的组织下紧张有序展开:召开领队会,告知比赛相关事宜;对参加节目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比赛规则,了解比赛流程;组织领队、选手和亲友团到央视大楼彩排。

    由于三个晚上的比赛都是直播,不能有任何差池,所以,央视对选手们要求十分严格,强调彩排必须认真对待,每次彩排都按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并反复演练,确保不出半点瑕疵。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亮剑篇

    节目开播前,央视充分利用其多个频道,开足马力宣传,滚动播出《中国谜语大会》预告片。正月十一晚,《新闻联播》以《<中国谜语大会>创新形式分享文化》为标题,对筹备情况进行了报道,对节目直播时间作了预告。

全民猜谜大戏蓄势待发,全国电视观众翘首以待。

    中央电视台,我来了

    正月十二晚,北京东三环中路。都市的霓虹灯装点出繁华的街景,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气温在零度上下,地上到处是尚未消融的积雪。然而,大街上随处可见到过大年的印记,洋溢着祥和喜庆气氛,这让我们在北国凛冽寒风中顿感温馨。

    此刻,央视总部大楼“侧面S正面O”的奇特造型,在夜空下让人倍感神秘;重重的门禁,严密的安保措施,则使它在神秘之外增添了庄严之感。笔者虽然此前来了几趟北京,但压根儿没想到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神秘的央视总部大楼零距离接触。

    同样充满神秘感的,还有即将盛大举行的《中国谜语大会》。

    现场准备忙而不乱

    《中国谜语大会》舞台设计独具匠心,布置简朴大气,雅致出彩,空间感特佳,特别是吊顶上硕大的红灯笼巧妙地嵌入了显示屏,透出一股浓浓的年味儿。这样一个舞台,显然算不上奢华,但典雅大方,非常符合《中国谜语大会》所具有的草根上央视、全民大联猜的特点。毕竟是央视团队打造的舞台,视觉效果就是不同寻常。

    观众陆续进场,选手粉墨登台。经谜委会和央视联合推荐的现场评委郑育斌、赵首成、敖耀寰和第二现场点评嘉宾姜文清,以及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周涛、陈志峰,另一点评嘉宾蒙曼等,也都一一就位。

    在舞台前慢步巡视的总导演刘帆,一副胸有成竹、气定神闲的样子。这让我们预感到,这台节目铁定成功!

    赛程流畅,精彩迭出

    终于,在人们热切的期待中,带着中国元素的“私家秘制”、承载着海内外谜人重托的《中国谜语大会》,在央视总部大楼1号演播厅亮剑登场,撩开了神秘面纱。

    巨大的显示屏上,一道道正能量、接地气的赛题,以明星视频拜年的形式先后亮出,台上选手激烈“厮杀”。从小组赛和决赛,赛程非常流畅,一切按照导演组设定的方向进行着。

    既然是猜射,就难免有射偏的时候。比赛中最大的乌龙是“不知医药何来,忽然沉疴脱体(打一西汉人名)”一题,谜底本是“霍去病”,选手给出的答案却是“胡可”,让女演员胡可躺着也中枪,令人忍俊不禁;最高的笑点当属“孔雀开屏(打一央视主持人)”,谜底本是“张羽”,选手给出的答案竟然是“撒贝宁”,让现场主持节目的小撒当场乐不可支;最让人可惜的谜题是“阳光帅男(打一台球运动员)”,谜底本是“丁俊晖”,选手却错写成“丁俊辉”,但一个偏旁的微小误差并没能逃过评委的雪亮眼睛,因而痛失了加分机会。

    比赛中这些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将现场气氛多次点燃。其实,选手给出的一些匪夷所思的答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猜”的趣味性。如果每道赛题都被现场选手完整猜中,那只能说明选题彻底失败。

    小撒与周涛是绝配

    似乎好长时间没有在荧屏上露面的周涛,在《中国谜语大会》中“复出”,与撒贝宁联袂主持。小撒机智潇洒、亦庄亦谐的台风,配上周涛自然大方、清新典雅的主持风格,那叫一个绝!

    两名大牌主持人配合默契,不时插科打诨,妙语连珠,既很好地掌控了节目的节奏,又自始至终保持了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非常切合全民猜谜共乐的节目定位。

    主持词的设计,最值得称道的是决赛当晚周涛考小撒的一条谜:清明前夜(打一节名)。这条谜不是赛题,是周涛出谜让小撒猜。贯穿于决赛过程始终的这条谜,时不时被周涛拿来调侃小撒,吊足了观众胃口。直至节目临近结束时,周涛才揭开悬念——哦,原来谜底是“元宵”!

    评委和嘉宾真不容易

    担任现场评委的郑育斌、赵首成、敖耀寰和第二现场点评嘉宾姜文清,虽然都是中华谜坛久经沙场的老将,具有丰富的谜会现场经验,但在这样一台大型直播节目中,他们面对的是全国电视观众,因而一点不敢掉以轻心,而是投入了百分之百的注意力。

    按照节目组的考虑,谜委会三位专家担任现场评委的意义, 在于判定选手给出的答案是否为正确谜底,特别是当出现一谜多底的情况时可以权威性地进行裁决。点评的任务,则交给了第二现场的点评嘉宾。这就能够理解现场评委们的表现为什么那样中规中矩——只执行裁判工作,不对灯谜进行任何点评。这样做,是节目组事先的布置,目的是保证比赛按既定流程和节奏进行。

    点评的活儿也不轻松。猜谜的思路提示得太直白、太接近谜底,怕那些猜谜高手嫌啰嗦;太含蓄、太委婉,又怕过于“憋着”观众,把观众“吓”跑。好在点评嘉宾姜文清、蒙曼和主持人陈志峰较好地把握了一个度,通过善意的提示引领全国观众过了一把猜谜的瘾,分享到了丰富的谜语文化。

    “事非经过不知难。”对坐在比赛现场的评委和嘉宾,也许人们感觉到的只是他们在央视荧屏上出镜的风光,却难以体味到他们在节目举办过程中种种的艰辛和不容易。

    一切为了节目出彩

    比赛的组织工作都服务于一个目标:提高节目质量和收视率,扩大节目影响力。比如所选谜题,像“没心思(打一个字)思”、“挥手告别(打一个字)军”等,电视机前的小学生都能猜出来,这就对了,编导人员要的就是这效果。

    赛题选择、现场裁判、嘉宾点评如是,比赛规则亦然。

    比赛中的“最后冲刺”环节,规则是谁先抢到答题权谁获得答题机会,而且一答就是三道题,这被一些观众和谜友视为“不合理”。其实,这样的规定,是为了强化比赛的紧张激烈程度,把哪个队获胜、哪个队落败的悬念保持到比赛的最后一刻,让更多参赛队有翻盘夺冠的机会。毕竟,一台精彩节目需要偶然性和戏剧性,编导人员深谙此理。

    大家应该不会忘记,汕头广厦学校在首场比赛“最后冲刺”环节,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压哨”狂取60分,使比赛“剧情”出现了大反转。这正是编导人员希望出现的戏剧性效果。

    也许,因是首次举办《中国谜语大会》,比赛的具体规则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但事实证明这次比赛设定的规则总体上是对头的——三个晚上直播的收视率一路飘红,“央视悦动”客户端甚至被参与猜谜的观众挤爆,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最大的赢家是灯谜

    正月十四晚,《中国谜语大会》尘埃落定,金银铜奖各有得主:北京171中学荣膺金奖;北京东直门中学、晋江安海中学摘取银奖;开封求实中学、宝鸡长岭中学、汕头广厦学校获得铜奖。

    “胜固可喜,败也欣然。”这句老话,用到《中国谜语大会》各参赛队身上,再合适不过。赛后,笔者在与一些参赛队的领队和指导老师交谈中,发现了一个惊人一致的观点:有比赛就有输赢,但不管谁输谁赢,最大的赢家是灯谜。多么可贵的大局意识!

    是的,能够到全国最高级别的电视台走一遭,有机会站在央视舞台上一展风采,分享《中国谜语大会》的喜悦,本身就是极大的荣誉和满足。对整个中华谜界来说,这次比赛没有输家,只有赢家,都是灯谜艺术的胜利。

    成功总在艰辛后

    决赛结束之后,总导演刘帆和郑育斌、姜文清、赵首成、敖耀寰等回到唐山大厦,会聚在郑育斌的房里,笔者当时也在场。央视第一时间统计的收视数据,已经反馈给刘帆和主创团队。这时候,我们知道,《中国谜语大会》成功了。

    三期直播完美收官,“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房间里笑声朗朗,大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兴奋之中。

    出身于西安一个书香人家的刘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低调内敛中蕴着睿智儒雅,精明练达中透着稳重大气,颇具大导演风范。首次举办《中国谜语大会》,没有既有模式可以借鉴,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执掌这“文化大餐”的刘帆,无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节目直播之前连续两个月,刘帆几乎每天晚上10点半雷打不动与郑育斌通电话,探讨节目方案设计、协调参赛队选拔工作、协商赛题征集选择等事项,电话经常一打就两个多小时。此刻,谈起直播过程中种种趣事来,刘帆兴致勃勃,丝毫看不出他为了连续三晚的直播,最近几天竟然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荣誉属于整个谜界

    在《中国谜语大会》筹办的整个过程中,郑百川、文木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谜家对大会的筹办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无私地奉献出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一大批新生代谜人表现出十足的干劲,为大会筹办出谋献策、奔走忙碌。在节目筹办的冲刺阶段,有现场工作任务的郑育斌、姜文清、赵首成、敖耀寰等谜家,更是以“白+黑”、“5+2”的精神,按照分工全力以赴做好份内工作。

    全程参与《中国谜语大会》筹办的郑育斌,道出了他的心声:“谜委会充分调动全国各地灯谜精英,精英们不计个人得失,为大会筹办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中华谜界群策群力,共同促成了《中国谜语大会》的成功。荣誉属于整个中华谜界!”

    忘不了,春节前后,郑育斌电话里传来的嘶哑声音。可以想见,在《中国谜语大会》紧张筹备的那段时间,郑育斌等谜委会领导还要分心协助云南卫视筹办《中国灯谜大会》,他们为此不知延误了多少职业上的事务、牺牲了多少宝贵的睡眠时间。作为中华谜界的一份子,我对郑育斌等谜坛中坚为中华灯谜所做的一切,唯有感动,唯有钦佩。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大局意识,有了奉献精神,中华谜界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办成大事、干成事业!

    向幕后英雄们致敬

    谜语此次能够登上央视殿堂并火了一把,我们要感谢央视、中国民协的领导和专家,包括央视台长胡占凡,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王锦强,总导演刘帆、王立欢等。尤其是总导演刘帆居功至伟,中华谜界应该记住他的名字。

    需要感谢的,还有众多无名英雄。的确,《中国谜语大会》融注了央视节目组全体人员和谜界众多精英的汗水和心血,没有他们的辛劳和付出,哪有台上的精彩比赛?我们在为幕前的选手、评委、点评嘉宾、主持人献上鲜花和掌声时,不会忘记幕后的众多无名英雄,不会忘记向他们致敬!

效应篇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谜语大会》从赛前、赛中到赛后,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直播之后更是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谜语,从来没有受到各界如此高度的关注。已习惯于被舆论界冷落的谜界中人,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谜语似乎成了“香饽饽”。

    刘帆这样诠释《中国谜语大会》的效应:“能唤起人们对文化游戏的诉求,给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魅力,是《中国谜语大会》受到关注的原因所在。”

    主流媒体好评如潮

    中央各大媒体、地方众多媒体对《中国谜语大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报道大会盛况。央视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更是连续跟踪报道大会筹办和直播的情况。

    央视主创人员、选手、评委和点评嘉宾,成为媒体争相追逐的采访对象。一时间,各地的小选手们成了所在地的名人,狠狠地过了一把“明星瘾”。一向非常低调的郑育斌,也招架不住媒体的热情,多次接受了电视台和报社记者采访。

    兹摘录部分主流媒体报道的内容于下:

    《人民日报》:“《中国谜语大会》不仅将猜谜这一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民俗重新带到人们眼前,成为群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通过新颖而有趣的节目设计,在精选古典谜题的同时,推选创作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谜题,……增强了吸引群众最广泛参与的活力。”

    《光明日报》:“在《中国谜语大会》的官方微博上,网友意见最大的就是‘我扫描了二维码也挤不进去’。看来,电视猜谜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能让人们有机会回归传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日报》:“《中国谜语大会》是中央电视台2014年创新推出的一档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节目集趣味、益智、互动与一体,绝对是元宵节前不可错过的精神大餐。”

    《京郊日报》:“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央视再次发力,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一档形式单纯、简朴,却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节目一亮相,就黏住了广大电视观众,为元宵佳节增添了一份浓浓的中华文化味儿。”

    《西安晚报》:“央视在一套黄金时间重磅推出元宵节特别节目《中国谜语大会》,迎来一片叫好之声,获得了专家、学者、老师、家长还有孩子们的一致认可。很多人认为,谜语大会传承经典文化,寓教于乐让‘春节的尾巴’过得年味十足。”

    《北京日报》:“‘昨晚,你猜谜了吗?’元宵将近,央视连续三天在一套黄金档播出的《中国谜语大会》,成了这两天不少观众热议的话题。”

    《新闻晨报》:“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比,‘谜语大会’更有娱乐气息。……《中国谜语大会》昨晚成功启动了‘全民猜谜运动’。”

    《辽沈晚报》:“随着元宵节的临近,‘谜语大会’的开播也显得十分应景儿。……新奇谜语令观众直呼有趣。”

    《文汇报》:“《中国谜语大会》最近在央视连播3天,掀起了一阵‘猜谜风’。与去年红红火火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似,《中国谜语大会》也凭着中国文化这张大牌,跳脱出娱乐致死的窠臼,让荧屏综艺‘玩’出了新内涵。”

    央视网:“央视连续三天在一套黄金档播出《中国谜语大会》,3场谜语大会受欢迎程度,远超所有人的预期。……以超级华丽的姿态实现了电视节目的又一次创新,将中国电视和新媒体生态引领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必将在电视发展历程上留下重要一页。”

    专家热议,观众追捧

    作为一匹忽然跑入大众视野的荧屏黑马,《中国谜语大会》在让人惊叹其低投入高产出的同时,还引发了学术界和传媒界的思考。以下是笔者摘录的部分专家学者对《中国谜语大会》的评议,供分享。

    《中国艺术报》社长向云驹:“《中国谜语大会》抓住了元宵节全民猜谜的民俗传统,通过台网融合、多媒体互动实现了受众广泛的互动和参与,为电视民俗化开辟了全新的途径。”

    著名学者阎崇年:“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搞一个娱乐和文化相结合的猜谜活动,使这个具有传统意义的节日有了一个文化的氛围。……《中国谜语大会》寓文化于娱乐,同时又寓娱乐于文化,二者结合使节目变得更有意思。”

    中国网络电视台副总经理晋延林:“《中国谜语大会》成功地将电视传统的单向传播拓展为电视和新媒体的双向互动传播,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添了新的魅力和生命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电视节目几乎都是似乎不搞引进就没有办法成功,几乎所有高收视率节目都是洋版本的移植,而《中国谜语大会》证明靠本土原创是完全可行的。”

    学术界有关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中国谜语大会》的一些小瑕疵,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期待《中国谜语大会》这样的原创文化节目越办越好。

    各地观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中国谜语大会》的观感,毫不掩饰对这台节目的喜爱之情。

    一名观众在《中国谜语大会》的官方微博留言:“看中国谜语大会,点赞!聊中国谜语大会,再点赞!在外婆生病的日子里,有中国谜语大会的陪伴,家人心情也明媚了许多,再给个赞!”

    一名观众在《中国电视报》发表的文章中说:“央视此前推出的《中国谜语大会》,让我们一家三口打破了不在一起看电视的‘惯例’。”

    有关各方在行动

    3月5日,“创新节目模式传承传统文化——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研讨会”在京举行。谜委会副主任姜文清作为节目组代表之一,与各界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总结了《中国谜语大会》的创新与突破,探讨了它的文化内涵与传播意义。这个研讨会的举行,可以视为央视准备继续挖掘传统灯谜文化的一个信号。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全国各地,《中国谜语大会》的效应在持续发酵。多地谜界、传媒界、文化部门、学校等受此节目触发,正在谋划各类灯谜活动:常熟职教中心校成立灯谜教研组,并正紧锣密鼓筹办“首届国际中学生灯谜大会”;晋江市灯谜协会获当地电视台邀请,正在考虑将该市学生灯谜赛事搬上荧屏;石狮市开办青少年灯谜精英集训班,为谜乡培养更多学生“神射手”;温州翔宇中学正紧锣密鼓地筹建灯谜馆,打造校园灯谜文化品牌……

    从各种迹象看,谜语很有可能会再登上央视殿堂。刘帆透露:“如果明年还办的话,我们想,参赛选手也许未必是中学生,有可能是大学生,也有可能是全球华人。”

    一滴很小的水滴,如果在雪坡上向下滚动,将会越滚越大。也许,得益于《中国谜语大会》的成功举办,灯谜艺术这个“水滴”已经找到了这样一处“雪坡”。

启思篇

    思路决定出路。《中国谜语大会》对谜界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到哪里去寻找灯谜艺术发展的支点?如何打响灯谜突围攻坚战,乘势而上抢占大众文化阵地?这些,是当前谜界应该思考的问题。

    下面,笔者结合对《中国谜语大会》的认知,谈谈从中得到的一些启发,以及本人的一些思考。还是那句老话:抛砖引玉。

    灯谜的推介,需要“借巢下蛋”

    自然界中,电子通常围绕原子核做高速旋转,其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基本稳定的;一旦收到外力撞击,原子核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裂变效应。灯谜活动如果仅局限在谜界的小圈子内举行,不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它的能量永远是有限的。

    灯谜有优势,也有劣势,应该通过迁移和嫁接,拓宽灯谜的发展空间。刘帆认为,谜语节目有天然的收视优势,很适合放在电视上。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也认为,谜语文化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对于电视节目来讲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中国谜语大会》证明,我们可以通过与电视媒体的合作,“借台唱戏”,“借巢下蛋”,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舞台科技手段,给予猜众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使灯谜活动呈现出富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气息的样式。

    飞鸟因善迁,而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我们还可以尝试与歌舞、书画艺术和各种民间艺术活动相融合,通过某种方式的嫁接,实现优势互补,让灯谜在多种艺术的交融中赢得更多受众。谜人既不要自命不凡,也不宜妄自菲薄。只要我们敢于尝试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对接,就一定能够在多种艺术的磨合中化为圆满,实现共赢。

    灯谜的普及,需要解放思想

    从《中国谜语大会》的筹办过程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央视编导人员心中时时装着普罗大众,处处照顾到电视观众的欣赏习惯和理解能力。这种意识非常可贵,值得我们谜人学习。

    《中国谜语大会》的每道赛题难度分为1、2、3级,最难的谜语是经得住灯谜界品读的谜语,但这样的高难度谜语每场只有1—2条。在直播现场,当“没心思(打一个字)田”“措手不及(打一个字)昔”这些几乎“零难度”的赛题亮出来时,我与众多谜友一样,很是惊愕。后来,经刘帆和郑育斌点拨,我很快领悟到主创团队的良苦用心:让每一位电视观众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猜的谜,使全家老少在这个节目里找到共鸣点,一家三代一起猜谜,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

    也许,难度高、扣合复杂的灯谜,容易博得“高雅”“精深”的褒扬,凸显谜人的专业高度,显示谜人的身份或曰“架子”。但是,谜人的“架子”重要吗?有什么比推动灯谜走向大众更重要?

    决赛结束后,笔者在与郑育斌、姜文清、赵首成、敖耀寰等谜家闲聊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中国谜语大会》举办后,谜界应该掀起一场解放思想运动。”现在想来,“解放思想”的话应该用十二分认真的态度来表达。因为,只有丢掉思想包袱,放下谜人“架子”,高擎普及大旗,下移灯谜发展重心,充分照顾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水平,灯谜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群众,才能找到发展的支点,才能推动灯谜迈入大众艺术第一方阵。

    灯谜的价值,需要深入挖掘

    《中国谜语大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发现了灯谜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价值点。

    央视编导人员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将比赛做成一台节目,在充分体现灯谜文化内涵的同时,注重突出表演性和观赏性。比赛过程中的一切要素和环节,包括比赛规则、赛题选择、出题方式、现场布置、选手着装、现场互动等,均通过有效的整合,服务于提高比赛的表演性和观赏性。对灯谜比赛的表演性和观赏性这一价值点,我们谜界中人平时关注的不多。

    《中国谜语大会》的重要着眼点之一,是通过这台节目,吸引一家老少聚在电视机前,一起猜谜、赏谜,让亲情回归客厅,让笑声回归家庭。灯谜的这个价值点,恐怕也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这让我们得到一个启示:灯谜活动的开展,可以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成为家庭成员节假日的一种集体性休闲娱乐形式。

    看来,我们有必要用辩证的眼光和系统的思维,重新审视灯谜艺术的功能,深入挖掘它的潜在价值,与灯谜已知的艺术功能一起综合利用,赋予灯谜艺术更大的魅力和吸引力,推动灯谜艺术从小众爱好转变为大众文化。

    灯谜的发展,需要推陈出新

    继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这是任何艺术发展都必须把握的辩证法,灯谜艺术也不例外。正是因为包含了诸多创新元素,《中国谜语大会》才如此既叫好又卖座。

    灯谜艺术如果拘泥于它的“原生态”,不注意创新,不去强化它的“活态性”,因循守旧,那么它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中华灯谜艺术传统,确保灯谜“基因”优良地遗传,保持固有韵味,避免将它异化到失去灯谜的特质;另一方面要将灯谜传统特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创新灯谜的活动组织形式、传播方式、普及途径等,为传统灯谜艺术注入时代气息,使它具有顺应时代的“活态性”。

    创新,是灯谜艺术发展永恒的主题。为永葆灯谜艺术的生命力,我们应以创新的精神,改进灯谜活动模式,打破灯谜发展的路径依赖,寻找破茧化蝶的新出路,实现灯谜艺术涅盘新生式的“突围”。

    灯谜的机遇,需要牢牢把握

    随着网络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嬗变,东西方各种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在转型中陷入混沌与迷思,很多国人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出现了迷失感。反映到电视媒体上,就是一批移植的洋版本节目充斥荧屏。面对这种令人堪忧的现象,一批有识之士强烈呼吁重视和挖掘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遗产,很多观众也期望荧屏上能有更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小清新”节目。这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批原创文化节目大火的背景。

    《中国谜语大会》点评嘉宾、文化学者蒙曼指出,电视节目娱乐化繁盛到一定程度上,人们会追求传统文化的回归。谜委会参与筹办的《中国谜语大会》、《中国灯谜大会》正好踩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昭示着中华谜坛正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注定华夏大地将掀起一波灯谜发展的新浪潮。

    决断往往在须臾之间,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我们应及时研判时势,牢牢把握住发展机遇,在新起点上推动灯谜艺术创新发展,努力将灯谜打造成为一张亮丽的“民族文化名片”。

结语

    《中国谜语大会》、《中国灯谜大会》的举办,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一个小小涟漪,但对于灯谜艺术来说,它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如同核裂变一般,正在产生强烈的连锁效应。

    每一个终点,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谜语大会》、《中国灯谜大会》的落幕,意味着中华灯谜艺术新一轮发展的恢宏大幕已经开启。

    其力已积,其势已蓄,其期已至。

    当灯谜艺术发展的重大机遇来临的时候,我们准备好了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