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灯谜源流 >> 朱瑞墉:台湾谜坛今昔谈
朱瑞墉:台湾谜坛今昔谈
来源:作者:朱瑞墉 原载:2010年《中华谜艺》  时间: 2017/4/2 12:09:09
     一、满清时期

    清乾隆2年(1737年)进士钱琦,浙江钱塘人,曾任福建布政使,1751年任巡台御史,兼理台湾学政,而巡视台湾营伍防务亦是其主要任务之一,他勤政爱民,颇有政绩。生平好吟咏,与袁枚相交有五十年。著有《澄碧斋诗钞》12卷,《别集》1卷。在他的《台湾竹枝词》中,对当时台湾新年灯谜活动,有一个生动的描述:

烟花火树拂墙边,映带春灯谜语多。

忽听鼓声震喧地,绿旗营里唱秧歌。

    可见猜谜活动原是中原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随移民传入台湾,成为一种节庆时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当时台湾初展文采。清朝时台湾灯谜活动除了元宵,中秋亦有猜谜活动,《台湾方志·安平县杂记·节令》记载:“八月十五日,祭当土地福神,由首事(炉主)………。是日,里塾放假,学徒仍送秋敬,向夕,山桥野店,歌吹相闻,士子有聚饮赏月者、请仙乩者、作灯谜者,罗列笔墨纸砚巾扉香囊诸物以相赠。是日,各衙门放假一天,往来贺节略如元旦。”

    林占梅(1821年生),字雪邨,号鹤山,清朝竹堑(今新竹市)人。祖籍福建同安。其祖上移居到台湾之初,先到台南一带,后其祖父林绍贤因南洋贸易以及经办全台盐务而成为巨富,发迹后迁居到竹堑城,为新竹两大家族之一。林占梅急公好义,同治元年(1860年)自募乡勇,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他精于诗文谜画,喜音乐善操琴。道光29年(1849年),他亲自参与设计营造北台湾第一座园林“潜园”。此园建筑精美、华丽典雅,又兼具山水之胜,为当时竹堑八景之一。当时出入潜园者都是名流士子,除了定期集会外,每逢春秋佳节,便以射谜相会,射中就击鼓奏乐、送奖品为彩头,当时秀才、举人、进士都参与盛会,连雅堂《台湾通史》誉之为“文酒之会冠北台”。台湾灯谜初期的推广,林占梅奖掖之功不可没,一代谜宿吴静阁亦称:“私按台湾谜学史上,披荆斩棘之劳,首推潜园,当为定论。”座上宾客有文人林豪、画家吕世宜、谢管樵、金石查少白、诗人林亦图、吴春樵、林维垣、陆翰芬等皆曾优游其中,诗友们曾组“潜园吟社”,其诗集有《潜园唱和集》2卷、《潜园琴余草》8卷,传颂一时。此外每逢岁时佳节,常常邀请宾客制谜题数百则,分送各书房的学堂及教读先生,让这些寒酸塾师射猜,凡有猜中者,依其多寡及难易酌给奖品以资鼓励。所馈赠的赠品为衣料全副,或年节用品,应其所需,塾师及学子皆满意。林占梅此举,不但鼓励灯谜的猜射,亦让竹堑学风为之一振。林占梅著有《潜园谜》,灯谜作品广为传颂。谜稿虽已亡佚,但其中脍炙人口的十二则仍保存在《新竹县志·卷十一·艺文志》中,如“一路梅花竹叶(射四书句一)兽蹄鸟迹之道”等。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灯谜的盛况。林占梅可称为“新竹的谜语初祖”。道光时台南进士施琼芳(1815~1868)已作有《打灯谜》诗:“好事闻风来,矮人观场挤。”的句子,记录当时谜会的盛景。

      唐景崧,字薇卿,广西灌阳人,为同治四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颇负才名。光绪年间,唐景崧历任台湾布政、按察、巡抚职务。1894915唐景崧任台湾巡抚,倡导灯谜文学,台湾读书人闻风兴起,纷纷悬谜征射。他在职期间,推动学术不遗余力,因喜欢吟诗作谜,褒扬风雅,掀起了另一波诗谜的高峰。他在道署中的庭园——斐园(斐亭),倡设牡丹诗社,台籍人士由此才渐习作近体诗,作文人雅会,同时亦悬谜竞猜,从而带动了当时的谜学风气。他到处奖励风雅,当时所亲炙的多为科甲人士 ,最出名的有台南赵钟麒、谢国桢、谢友我、黄郭熙、谢汝铨,台北张希衮(大稻埕贡生)、粘冠文、陈洛淑程、张寿祺、张春涛、陈祚年,板桥赵益山、刘玉英诸生员。这些种子谜师的带动,使谜学推广至全台(台南、台北)。唐景崧著有《谜拾》一书2卷,刊载他政务之暇制作的灯谜300余则,在台刊印后,流传闽台两地。就台湾灯谜的发展而言,唐景崧是播种人,他不仅开创了一代风,且将推播送至全台湾(台北台南两府)。以这样的成果而言,唐景崧堪称为“台湾谜祖”。在其影响下,台湾灯谜几经相传,蔚然成风。唐景崧生平亦好吟咏,与袁枚相交五十年,著有《澄碧斋诗钞》12卷、《别集》1卷。当时从福建输入的第一本灯谜参考书,是俞曲园的《灯谜大观》,这本书对台湾谜学发展似乎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清代,在台湾较为安定时期或治安较佳的城市,在元宵夜已有悬灯谜供人猜射的活动,这种文娱活动也是当时从闽粤一带传来的。1891(光绪中期) 前后,新竹谜学大家胡扬先被时人尊为“虎师”,李谦一、张息六、黄寿甫、黄潜渊、张纯甫、郑省甫、魏澄川等人,都称“虎将”。每年灯节,各大寺庙举办灯谜大会,由虎师及虎将们主灯,老少咸集热闹异常。台湾迄今百年以上有文献可以征信者,是19世纪中后期新竹林占梅(鹤山)《潜园谜》和唐景崧的《谜拾》。台湾那时纯谜学的书籍只有这两本,且《潜园谜》不久就亡佚,因而语进步迟缓。台湾的灯谜,古典风格者似乎起于新竹的潜园,多属训诂范畴的作品;而浪漫类型的谜语(即歇后语、俏皮话)早已世世代代口耳相传存在于民的记忆中。

二、日治时期

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割让台湾,次年日人攻台当时,不少地方士绅站起来,保卫桑梓,进行一连串抗争,全台知识分子的结社完全停止。1896年日本完全统治台湾后,不愿役于异族的士绅,纷纷内渡闽粤,后因治安不宁,生活无计大多陆续返台,有些因故不能内渡,避居乡里。士大夫阶级,大都有秀才、举人等的头衔,青云壮志成空,过去所学的也尽成废物,目睹耳闻都是异国制度文物,回天乏力,内心痛苦非常人所能想象。当时除了极少的人士返回闽粤定居(内渡)外,正值科考之青年人,眼看不能进京应试,求得功名,大都选择以遗民自居,精神极为苦闷。除小部份人士领导抗日外,大部份士大夫有失落感,嘉义的士绅赖雨若曾作诗描述:                            

    台湾割后竟如何,汉学儒生落拓多。

    八股文章无用处,大都个个变诗魔。

    因此,这些人竞相以诗词文章排遣精神之积郁,吟诗作词,文酒相酬,寄托弃民悲情,而具有戏谑、卖弄智慧的灯谜猜射,多附于诗社的余兴活动或节庆举行,时间大多在元宵或中秋。而台湾有志之士,为鼓舞民族思想,每以诗酒掩其迹,这些读书人家里多有田产,衣食无虞,闲来无事,诗社可提供他们定期聚会,于是各地诗社相继成立。日人治台期间,台湾全岛各地先后有二百余诗文社,使得元宵、中秋灯谜的猜射极为热闹,猜谜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为欢乐的元宵增添浓厚的气氛。而元宵或中秋《台湾日日新闻》等报纸都刊有谜语或相关消息,例如该报1908915就记载有很多谜语,如“本岛铁道开通(射四书一句)一以贯之”。

日治初期(1915年以前)谜学家台北有陈篇竹、刘得三、谢汝铨、张希衮等人,万华有黄守正、陈子敬、蔡实奇、柯田赤、王自新等人,大稻埕有谢尊五、杜冠文、林凌霜等人,板桥有林益岳、赖杨柳、林实坚等人。这些早期谜家大多曾在万华祖师庙、大稻埕城隍庙、文裕茶行或板桥林本源家别墅等处悬谜,其手中大多有很多谜稿,藉作鉴赏揣摩,可惜因水患、台风而使谜稿遭损毁,或后代难克绍箕裘而遗失谜稿,因而除了已刊登于《台湾日日新闻报》或《台湾民报》外,现在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谜稿(作品)

    1895年日人开始治台,凡不想成为日本臣民者,在二年内可以自由离台,因而不少台人返回泉州、漳州及厦门。清末到民国初年,闽台两地交往密切。1914年成立的厦门萃新谜社,其社员即有台南谜学家卢蔚其(文启)、卢乃沃(心启)兄弟,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的叔叔。1930年泉州蚶江谈虎楼谜社林桂舟赴台经商,将部份大陆通用谜材带往台湾,并将各种谜格介绍给台湾谜界。二年后台湾亦派谜友到蚶江,回访林桂舟等人,互相交流谜艺。近来中国蔡文钦谜学家曾作一谜语:“三通有先机,两岸争首航(谜界人物一)林桂舟”。“先机”为“木”,三通”别解为“三个部分通通是”。“三通有先机”自然而然扣出“木木木”。“两岸“林桂舟”。谜面文字简练,词意鲜明,切合时政,谜底扣合贴切,毫无斧凿之痕,可谓匠心独运,浑然天成,熨帖自然,毫无矫揉造作,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在异族的统治下,传统的汉语文化的保存与发展受到打压,但诗禁较宽。有科举头衔的士绅,精通诗文,且善酬唱,其言行深受地方器重,被奉为楷模,他们的意向,对地方的治乱有很大的影响。日人种村保三郎《台湾小史》说:“持有旧政府时代的举人、贡生及秀才等,全岛不少,其多年努力而获得之学位,在新生(指日治)台湾成一张废纸,心不平不满。他们为地方指导者,具有相当实力,不可漠然置之不理。”因而日治初期,为有效控制,采取了刚柔并济的统治方法。历任总督一面以强大武力压制抗日势力;一面为收揽人心,曾颁发绅章、举办飨老会、扬文会等,来消灭汉族意识。也常邀集各地诗人,分笺命题吟诗,奖赏优厚,盛宴招待,企图拉拢传统的知识分子,以显示新政府优遇前朝遗老的美意。由此,习诗者日增。而台籍人士组诗社的目的则是为连络声气与保存我故有文化。1910年元宵节时,新竹街谜家竞相设灯,有李谦一、黄潜渊、陈占金等人。台湾同胞心系中华文化,文士多参加吟社(诗社),台南谢星楼为日治时期台南地区重要的古典诗人之一,清朝时即加入“南社”。“南社”在日治时期是台湾三大诗社(南社、栎社、瀛社)之一,该社在今之法华寺梦蝶园故址。谢星楼后加入“新民会”及“台湾文化协会”,致力于社会改革,非常活跃。1926年其父谢友我逝世,他返台后不再参与政治活动,归于平淡,闲暇之时研究谜语1927年,他转而致力提倡灯谜,所制作品多发表于《台湾新民报》,并自创台南“醒庐文虎社”,提倡以活泼的灯谜,加强台人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由此奠下台南灯谜的雄厚基础。面对时代的变局,他不甘以遗老自居,转而以积极的姿态抗日。1930年,他创办《三六九小报》于台南,该报以南社成员为主体,每月369日出版,由赵雅福任发行人,王开运、蔡培楚负责编辑,前后刊行五年。内容包括古典诗、杂文、小说、歌谣等,亦辟有灯谜专栏。1932年,谢星楼兼任《台湾新民报》学艺部客员,将所研究的灯谜刊登于报上,广招同好以推广。19331934年两年,是谢星楼推广灯谜的最高峰,他与万华谜家黄文虎结识,在住家前的神兴宫举办灯谜大会。1938年,他因肺癌病逝在台北。

    当时台湾很少有专门的谜社诞生,但各地的诗社却常附设灯谜部,悬谜互猜;而报纸、期刊中也常见灯谜的披载。春、秋二季节庆所举办灯谜的会场,往往令热衷此道者流连忘返、徘徊久久不去。吟诗酬唱必须是汉学深厚的士子才能够参与,一般人无缘与会,但只要识字即可参与猜射谜语。那时各大都市经常有中药店、商行、书店、大户人家在庆祝会上出谜给奖,吸引许多民众参与。这是以最简单平易的方式传递古典文化,在当时异族政权统治下对保存传统汉文化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功效。灯谜是一种高尚、传统、国粹的娱乐,而且它是“以娱乐始,以娱乐终”,雅俗共赏,制谜者与猜谜者藉此斗斗心智,娱情遣兴,因而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文娱游戏。台湾的谜风受福建的影响,汉学根基雄厚,虽受异族凌辱,无害其长。

日治中期(1916-1934),台北的谜家比日治前期为多,很多是硕学诗人或历史家,楚才晋用,大多为流寓,如台南连雅堂、谢星楼,新竹魏清德、刘克明、刘振传、郑天鉴、张纯甫,台北林述三、林嵩寿、杜天赐等人。其中的郑天鉴,移居大稻埕,任职干元药行及林清月医院记室(秘书),其谜稿四卷万余条,是早期谜家保存谜稿最完整者。1920艋舺谜学会在台北成立,这是台北的第一个纯谜学组织。该会在莲花街(今康定路中段)杨天赐家,每晚任意射谜,对面的刘姓富家常乐捐谜彩。由于奖品颇丰,故盛极一时。与会有黄文虎、蔡石奇(添福)、王祖派(医师)、王省三、黄坤维、周隐侯、周醒鹤等谜()家。1919年还成立艋舺鹤社会(诗社),社员由有周自然、施明德、黄福林、黄坤维等人。此社除业余吟诗酬合外,在元宵、中秋也悬谜猜射,藉以保存国粹。天籁吟社中喜爱灯谜者,亦成立台北天籁灯谜文社。张纯甫谜长曾应邀至松山主持夜学,曰“松社”。张纯甫曾于元宵悬灯二夜,后吟诗:“廿年稻市幻春灯,制胜偏师久不胜,去岁松山明月下,几番逐虎再为冯。”基隆诗社为振起文风与鼓吹谜学,在1926年以后的元宵,多悬春灯谜,由沈景峰、廖藏芝、王厚生等谜家主灯,王厚生谜长曾制一谜:“公子(射新名词一)共产”。                                          

    当时日人禁读汉书,但认为猜谜吟诗为文娱游戏,微不足道,遂不加限制,因不禁诗及谜,常藉由各种民间的活动来传达,使灯谜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蓬勃发展。19242月,连雅堂在台北创办《台湾诗荟》月刊杂志,在创刊号起连载唐景崧的《谜拾》,对台湾灯谜活动颇有影响力。每逢春秋两季,都可见到张灯射虎之举,元宵、中秋猜灯谜的活动已普遍深植民心了。台北“高山灯谜文社”的黄朝传(文虎),在上海《文虎半月刊》第二卷(1931)发表《台湾台北谜学之概况》(连载),将台湾谜家情况及谜事活动介绍给大陆谜友。上海的《文虎半月刊》亦在台北有售。黄朝传(文虎)还著有《谜拾详注》19344月,黄朝传撰《灯谜学全史》连载于《三六九小报》,历时一年半。同年,台湾新民报亦举办灯谜大会             

    日治后期(1935-1945)1935年元宵节新竹的谜学后起之秀吴朝纶(静阁),会同数名谜家悬谜供人猜射,连续数夜,盛极一时。但当时全台参与活动的文士,人众品殊,才与不才相混其间,有些以沽虚誉于小局,附庸风雅而逐小人之利。次年2月,担任台北龙江信用组合(合作社)主管的吴朝纶,闲聊之时,在同乡前辈魏清德、魏清壬、叶文枢、刘篁村、张纯甫、郑省辅(天鉴)及台北林凌霜、黄文虎,嘉义苏樱村,台南谢星楼、赵云石,屏东郑坤五,同乡日本华侨张镜邨等十余人的协助下,独树一帜,在台北创办《的社半月刊》,宣扬谜学,登载函、矢部谜作。“的社”名中“的”字,和“竹”字的台语同音,系暗示该社是由新竹人设立,且悬谜为的,供人猜射。函部是悬底以求面,矢部是悬面以求底。社友有73人。新竹郑以庠(养斋)竹社长、魏清壬(澄川)虎将、嘉义蔡孝德(樱村)嘉社长、台南省庐文虎社谢兴楼(《台湾新民报》学艺部客员)等九位谜家,受聘为顾问,被邀为评阅者。参加函、矢部谜作者常在百人以上,有王顺隆逊、陈霭堂、许成章、陈玦琳、陈汉臣、许君山等谜家为社员吴和谢云声等大陆谜学家邮信往来,结为神交,并开始收集大陆谜家张起南、谢云声、俞曲园等人谜著。光复后曾出版《灯谜体格类纂》及《静阁谜存》等谜著。1937年芦沟桥事变,中日全面宣战,日本统治者开始厉行皇民化运动,不准设私塾,禁止读汉文中国线装书全面被取缔,汉文被强制废弃,汉文化遭蹂躏垂绝,台人被迫接受日本教育四书五经等庙堂式文学被迫停止,《的社半月刊》及《三六九小报》都被迫废刊。但民间依然偷偷地研读汉书,父子传孙,国学不墬。其时对诗社的管制虽然较严,但并未禁止。有心人深恐数千年之中华文化毁于一旦,有的假击钵催诗,利用春秋佳日以诗歌唱和来延续文化慧根,有的假逢年过节,以悬谜助兴来播种文化的种子。以这些吟诗谜之名,暗中鼓励读经书,冀望保存斯文于一线,所以台湾灯谜一直延续薪火到今天而不灭。俗得不能再俗的灯谜,确能遍获小市民的喜爱,继续流传于市民间,让汉文化又复活了。到1945年时,日治台湾历50年,民俗政风似乎皆已和化(日本化),当时外地(台湾以外)的华人,都以为这六百万的台湾同胞,皆完全被日人同化,穿日本服讲日本话,忘了中华文化。其实不然,台湾的中华风俗、语言及文化虽被日人摧残,有些被冲淡,但汉学依然存在,这就是灯谜的功劳,因为透过灯谜使汉文化的血脉得以流传下来在娱乐游戏的文化脑力激荡下,台湾出现了许多谜界人才,但这段期间没有人出版谜书。

      三、 战后时期

台湾光复后初期,万华黄朝传(文虎)先生每年元宵节都张灯征射,1949年国民政府迁至台湾,不少大陆灯谜界人士亦辗转来台,为台湾谜学界注入了一股新力量。1957年冬至,来楚庚、王素存、徐建三、徐剑秋、谈浩及袁定华等前辈谜友参加了协进药铺的灯谜大会(林惠国主灯)。谜会结束时,王素存觉得每年仅相会于灯会一、二次,平时几乎没有交往,因而倡议以台北县市谜友筹组谜社,由徐剑秋及谈浩筹办。经黄文虎、蔡毓斋的合作,1959730成立了台湾战后第一个民间谜学社团——台北市集思谜社,有社友余毅、吴朝纶、林耀庚、蔡孝敏与高越天等29人,蔡毓斋任会长。蔡毓斋在同年的年底逝世,遂由袁定华先生接任社长。当时每年在南门市场袁君的香烛店门口张灯征射,还先后出版集思丛书《谜材》、《谜楼》、《集思谜稿》、《灯谜体格类纂》、《凡民谜存商旧谜存详释》、《布衣斋谜语》等八种,之后谜友或谜社出版谜书渐多。后来,集思谜社社长由来楚庚、黄永文、吴学平、叶明冬等人先后接任。来楚庚谜长曾被誉为“现代台湾谜圣”,其作品中以老婆是人家的好(射成语一)自讨没趣最为脍灸人口台北县谜学研究会1972年成立,曾出版《淡江廋词》3集等多种谜语专辑,现任社长为吴学平先生。1963623基隆谜学研究会成立,由罗庆云先生任理事长33年,是台湾第一个向政府登记立案的谜学社团。该会1966725发行《中华灯谜》(旬刊)19731110改为《中国谜苑杂志》(旬刊),先后达三十多年。该会还出版了《雨港春灯》三集。196712月,基隆陈祖舜先生曾创办“灯谜函部”,是早年《的社半月刊》之扩张,相继由全台谜友轮办,聘请词宗,在应征的谜面中予以评选。“灯谜函部”前后达36期,各期多印有专集,投槁最多达312(23)。第6期时泰华谜坛也参与,陈祖舜与曼谷马灿士先生分别被推举担任中、泰谜坛连络中心负责人,并举办多次大型谜会。1971312嘉义县灯谜研究会完成登记,邱万福先生为首任理事长。其第三、四届理事长苏乾坤先生印有《诸罗谜集》。黄瀛洲先生热衷谜学,其“的社”所主办的灯谜函部,多有佳作。因后来会务有停滞迹象,故陈翼炫先生在1983年另立门户,组织“嘉义市灯谜研究会”。自此,“嘉义县灯谜研究会”走入历史。1971612,在三重市成立台北县谜学研究会,陈振周先生任理事长,后由施胜雄先生接任,曾岀版《淡江瘦语》三集。19662月,澎湖县谜学研究会成立,首任理事长为郭自得先生,后历经王大鲲、陈耀明、郑国泰、林永泰、刘文兴、翁开怀。1981329创立高雄市谜学研究会,每周日在《民众日报》刊登《纸上猜谜》,每逢星期日,该报在零售摊被抢购一空。后亦出版《民众谜集》《论语谜集》等谜书。现由徐添河先生任会长1983227,王火山先生发起成立台南市谜学研究会19781010台中县谜学会成立并出版《谜谭杂志月刊》,这是台湾正式发行的专业会刊(早年笔者曾在《谜谭杂志月刊》撰写专栏数十期)。李文忠为该学会的创会会长,他并曾任中华民国作文教育学会创会理事长。该月刊停刊后,1986年台北的集思谜社接办《谜汇》月刊,由李次高主持。2005年,台北的集思谜社停办《谜汇》,次年1月由高雄谜学研究会(会长徐添河)接办《谜萃》月刊。该刊现已成为海峡两岸谜友的灯谜交流园地。如今,台湾各地谜学研究会的灯谜专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高雄市县谜学研究会于1981年成立。1994329,该会举行成立13周年纪念大会,会中通过朱家熹先生的临时动议,研究成立台湾灯谜联谊会,由沈志谦先生担任委员召集人,各谜学团体负责人为委员,并由郑志崇先生担任筹备总干事,全力为传统民俗作进一步的拓展。经沈志谦谜长的催生及许多谜友的努力,1999327改为台湾谜学界研究会发起人会议,同年627日在高雄劳工活动中心成立台湾谜学界研究会,成为正式登记立案的组织,开启了台湾谜学界新的一页。沈志谦担任该会理事长。该会还定期出版《台湾谜学》季刊。协助其它县市成立研究会,筹办全球性灯谜大会,在各级学校举办灯谜讲座是台湾谜学界研究会的工作目标。一、二十年前,元宵晚上台湾各无线电视台举行的灯谜大会,有现场实况录播,谜会上人山人海,成千上万人举手抢答,由主持人指定某人说出谜底,答对即得大奖,场面非常热烈。图书馆、百货公司及庙宇也有灯会,几乎皆由谜社谜友主稿,谜友们出力或出钱,皆无怨无悔,为台湾近几十年的灯谜贡献了宝贵的心血与精力。近年来各地部份谜学会与县市教育局或文化局,亦开始合办中学灯谜锦标赛,这种向下扎根的做法值得提倡。几十年在台的谜长为保留传统文化、寄寓情志,对于民俗中的灯谜,不遗余力地加以保存、创作。许多谜坛健将,诸如基隆罗庆云、陈祖舜,台北来楚庚、余毅、吴学平,新竹胡克昭、吴朝纶,台南谢星楼,高雄许成章等前辈,值得吾人敬佩。桃园黄永文教授执教于中原大学,其英文谜是宝岛的第一好手,如“后来不可居上(射英文字一)Afternoon(“后来After不可noon)。屏东朱家熹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即在基隆的《中国谜苑杂志》(旬刊)连载《漫谈灯谜之各种法门》,后于19852月出版《中华灯谜学》巨著。笔者曾于19791982年分别出版《看故事学灯谜》与《摩登谜语》(已绝版,今年台湾的国家出版社即将出版《新世纪谜语集》,本文系节录自该书)。至于台湾其他谜家的谜作,已见于诸家瑜先生的《台湾谜著古今谈》一文,不再详述。

        四、两岸交流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局势缓和,民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开展,中断将近40年的两岸谜坛,也经香港、南洋的谜长们 (香港灯谜研究社社长刘雁云、泰华谜坛耆宿卢山夫及菲律宾世界日报许永康) 的穿针引线,重新建立起联系。诚如刘社长所说:“我希望成为一座小木桥,架起海内外谜友交往的通道。在大家的开拓下,成为康庄大道。”台湾自19811031日起举办多次全国灯谜大会,除了台湾各地灯谜研究会会员参加外,港泰星马谜友踊跃参与。大陆谜友亦不落人后,虽因签证不易难以赴会,但提出了很多谜学论文,内容颇有深度。两岸谜友及社团展开间接交流,互通书信,交换谜刊。大量台湾谜书及谜刊因之源源流进大陆。两岸从此重新开启灯谜艺术交流,此后往来频频,先是单向而后逐渐成为双向往来。1986年,香港刘雁云先生首次踏上台湾,在高雄县灯谜研究会理事长萧瑾瑜与朱家熹陪同下,遍访全台各地谜界。接着刘君走遍中国各地及星、泰等地,为各处灯谜活动而忙碌奔波。1987年,刘雁云先生加盟香港联谜社,和白福臻一起推动香港文化活动。1989年,刘雁云先生和张伯人组香港灯谜研究会(刘任社长),俾提升香江谜学研究。1989年元宵,经由刘雁云先生搭桥,台北、台南及高雄三地九位谜坛人士组成台湾代表队,参加福建省漳州市谜协主办的“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的灯谜活动,台湾谜人40年来首度踏上大陆,第一次正式展开文化交流,这是史无前例的破冰之旅。台湾谜人与来自大陆各省市及港澳的谜界师友数百人欢聚一堂,共享中华固有文化的灯谜乐趣,互投谜作、相通谜讯。就在这届灯谜艺术节上,刘雁云先生被授予“谜国雁臣”的光荣称号。从1987年起,中华灯谜的大事记,每一年都有这位被谜界公认的“谜国雁臣”飞来飞去的踪迹,华夏大地上再偏远的地方,只要有灯谜组织的地方,他都去过。接着,台湾谜界应邀,先后有芗城之行、蚶江之约及安阳之会,充分让两岸谜坛人士交流心得,探讨谜艺,连系情感。

高雄市谜学研究会与漳州灯谜协会于199372,在陈联松、李百谋、杨梓章等人见证下,由沈志谦与张奕虎缔结姊妹会签约仪式。次年,由两地谜友捐款成立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两岸合作共创中华谜史上第一个文虎基金会,每年颁发“沈文谦文虎奖”,迄今已评选十三届,海内外谜界一百多名精英荣登榜名,包括中国各省(市、区)及台、港、新、马、泰及美等地。该基金会亦陆续出版《微山谜话》、《雄虎》、《微风习习》、《乐斋探虎》、《雁云谜踪》、《谜苑钟声》等谜书。199828,漳州市儿童艺术团员与陈绍雄、于建生、杨梓章、张奕虎等谜友来台七天,首开大陆谜友访台记录,从此两岸正式展开双向交流,在此即不再详述。同年,徐添河会长被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授予“中华十佳灯谜工作者”称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为委员会经于20048月重组,由郑百川先生任主任,现在秘书长为郑育斌先生,并出版会刊《中华谜艺》。

编者注:因篇幅限制,本文原附的注释及参考文献略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