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灯谜源流 >> 郑育斌:中华灯谜史话
郑育斌:中华灯谜史话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号 作者:郑育斌  时间: 2017/4/10 0:37:54

    猜灯谜是深受全球华人喜爱的一项节庆文娱活动。据史料记载,中华灯谜文化至少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由古代的隐语、廋辞演变而来,宋代始与元宵观灯结合,而后成型于明代,昌盛于清代,繁荣于近现代,复兴光大于当代。灯谜既益智怡情,又是知识教育和文化传播的有效工具。

 

一、灯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灯谜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通过文辞、歌赋、诗词等各种文体表达出来。上古时代有一首被称为《弹歌》的民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这首民谣中隐喻了制作弹弓猎取野兽的过程,其性质属于隐语。

《国语·晋语五》载:“秦客廋辞于朝。”三国韦昭注:“廋,隐也,谓之隐伏谲诡之言问于朝也。”南朝·周密《齐东野语》释:“古之所谓廋辞,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

隐语和廋辞都是以隐喻或暗示的方式,用来对上进谏,或彼此之间斗智,或在公开场合暗通信息、暗作交谈。

离合体谜是指根据文字的结构,用离(把文字拆开)合(把文字拼合)方法创作出来的灯谜。例如,东汉末年有一首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其中,“千里草”隐“董”,“十日卜”隐“卓”。这首童谣暗示“董卓当死”。再如,东汉文学家蔡邕在曹娥碑上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三国的杨修作了如下解读:“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古之‘辞’字),所谓‘绝妙好辞’也。”曹娥碑上的八个字,实际上是一则用拆字手法创作的离合体谜,后人把这种形式的灯谜称为“曹娥格”。

《汉书·艺文志·隐书十八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谜书。

南北朝时,文学家鲍照有以“井”“龟”“土”为谜底的三则字谜,收入他的诗文集《鲍参军集》。此举开了字谜的先河,也从此有了“谜”这个名称。

隋唐五代时期,猜谜活动比较活跃,谜语的趣味性也逐步增强。当时的著名诗人骆宾王、李白、皮日休等,都曾经用诗的形式创作谜语。相传唐玄宗李隆基也曾经为诗人贺知章之子赐名“孚”,隐“爪下子”之意,以此戏弄臣下。

二、灯谜文化的三个繁盛期

两宋时期是我国灯谜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各类谜语应运而生,文义谜、离合体谜、诗词谜、花色谜等在民间广泛流传。谜语被列为百戏之一,既有专业艺人,也有专门场所。大量文人雅士参与制谜、猜谜活动,如王安石、苏东坡、秦少游、王吉甫、黄庭坚等都是精擅此道的行家。谜与灯结缘,元宵节观灯已成为遍及城乡节俗。制谜者在花灯上写上谜语供人猜射,使猜谜活动从狭窄的文人圈子扩展到了普罗大众。

元明两朝,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猜谜活动比起两宋时期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元代诗人萨都剌曾创作了一则“伞”字谜并收录于《雁门集》卷十四。

到了明代,出现了一个专指文义谜的名词——“灯谜”。作为文义谜的灯谜,正式从谜语的大家族中独立出来,自成体系。

明代起,允许制谜者对谜底的形、音和字序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于是有些灯谜的谜面开始出现了附加说明猜射格式的文字,谜格由此产生。明末扬州谜家马苍山借鉴古代诗歌的格律,编著《广陵十八格》,专门介绍谜格的用法。谜格的出现,拓宽了制作灯谜的路子,同时标志着我国灯谜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明代谜事的繁荣还体现在灯谜书籍相继问世,如黄周星的《廋词四十笺》、贺从善的《千文虎》、冯梦龙的《黄山谜》等。此外,在一些方志、传奇、话本、小说中,也都有不少描述灯谜活动的内容。

至清代、近现代,灯谜文化进入一个繁荣时期,谜风之盛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主要体现在:

1.谜事盛。康熙中期到乾隆年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民间灯谜活动相当活跃,谜事盛行,谜艺水平也有长足发展。

2.谜社多。从清代一直到近现代,谜社林立,影响较大的有北平的“射虎社”“隐秀社”、上海的“萍社”、武汉的“寅社”、厦门的“萃新谜社”等。各地谜社的相继出现,将灯谜活动逐步推向高潮。

3.谜家多。影响较大的谜家有张起南(谜史上称之为“谜圣”)、张超南兄弟,黎国廉、顾震福、关赓麟、孙玉声、胡啸风、徐枕亚等。

4.谜著多。在业界颇有盛名的谜著有周工亮的《字触》、钱德苍的《解人颐》、咄咄夫的《一夕话》、俞樾的《隐书》、唐薇卿的《谜拾》、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谜史上第一本谜话体裁专著)、张起南的《橐园春灯话》、谢会心的《评注灯虎辨类》等。很多小说中也出现了谜语,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二十七则谜,李汝珍的《镜花缘》中有六十八则灯谜(我国文学作品中出现最多灯谜的一部书),魏子安的《花月痕》中也有灯谜出现。此外,清末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是最早刊载灯谜的杂志,《消闲报》是最早刊载灯谜的报纸。

三、灯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新中国诞生后,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灯谜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结合得愈发紧密。尽管文革期间,灯谜活动曾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个别谜家甚至受到迫害。但改革开放后,民间文艺全面复兴,灯谜也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时期,开创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纪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灯谜的谜材和谜目都有了极大的充实,并出现了一些新颖有趣的谜种,灯谜文化实现了划时代的质的飞跃。

1、灯谜活动繁荣

各级各类的群众性灯谜活动层出不穷、络绎不绝。尤其是2014年、2015年、2016年元宵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携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三度于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现场直播《中国谜语大会》,这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深受广大观众青睐。据统计,《中国谜语大会》第一季吸引了3.6亿人的眼球,第二季吸引了近8000万人参与现场互动猜谜活动,第三季观众和新媒体同步实时互动近1.7亿人次,超过11万个家庭通过网络和手机成功上传“全家福”猜谜照片,实现了传统文化与人伦亲情的有机融合。中央电视台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中国谜语大会》,可谓是盛况空前,影响深远!

2、灯谜组织林立

19815月,福建省漳州市灯谜协会成立,这是全国最早的由文化部门牵头成立的市级灯谜团体。随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吉林、江苏等各大城市和地区、各大厂矿相继成立了灯谜组织,甚至一些高校、中学、小学都成立了灯谜社团。19948月,中国民协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成立,这是全国最高级别的灯谜学术机构。目前,一个全国性的覆盖多个地区、多个层次的灯谜组织网络业已形成。此外,随着因特网的兴起,以网络谜人为主体的各种网络谜社也纷纷成立并开展活动。

3、灯谜书刊纷呈

二十世纪以来,全国许多报刊杂志先后开辟了灯谜专栏。例如:《文汇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齐鲁晚报》《厦门晚报》等报刊,都曾开辟了专门的灯谜栏目。杂志类月刊《文化娱乐》开辟了《谜坛点将台》,《知识窗》开辟了“神州谜苑”等。国内定期出版的灯谜内部刊物有《中华谜艺》《中国谜报》《中华谜报》《中华灯谜》《文虎摘锦》《春灯》等。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谜书,如《中华灯谜研究》、《中华谜书集成》、《古今优秀灯谜鉴赏辞典》、《百年谜品》、《中华灯谜教程》等。

4、灯谜名家辈出

    建国以来,谜坛涌现了一大批灯谜专家,有猜谜制谜高手,也有灯谜理论家、活动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马啸天、柯国臻、韦荣先、吴仁泰、郑百川、刘雁云等。部分灯谜活动家还出资设立奖项,如沈志谦设立了“沈志谦文虎奖”、刘雁云设立了“雁云灯谜艺术奖”、李德生设立了“中华灯谜金虎奖”、苏剑设立了“长安文虎奖”等。这些谜界精英,为中华灯谜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