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之窗 >> 王栋臣:“六书”理论与灯谜成谜法门关系探究
王栋臣:“六书”理论与灯谜成谜法门关系探究
来源:“南通灯谜”公众号  时间: 2017/5/16 19:47:16

原标题:“六书”理论与灯谜成谜法门关系探究——兼评《评注灯虎辨类》一书

摘要:“六书”理论可为灯谜成谜提供创作思想。六书理论是从本源上解释文字,是汉字造字和用字的科学归纳,灯谜则是从现象上戏说文字,是对现有文字的艺术演绎,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六书 灯谜

中图分类号:H122

运用“六书”理论分析灯谜成谜法门的著作,首推近代著名谜家谢会心的《评注灯虎辨类》。1929年,潮州著名谜家谢会心先生编著出版我国灯谜史上的第一部灯谜类学典籍《评注灯虎辨类》(上下集)并发行全国,其间厘定法门,分诠格式,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最系统的谜学工具书,书中理论、观点、法规,至今尚为海内外谜界所遵循。然而,就“六书”理论与灯谜成谜法门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问题,谢氏未作具体地深入研究,给人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评注灯虎辨类》也仅仅只是以“六书”辨类了诸多灯谜并加以评注,而并没有对所列灯谜的“六书”原理作进一步的分析阐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1 “六书”理论是造字和用字方法的科学归纳

“六书”这个名称,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的细目,始见于西汉刘歆的《七略》。东汉的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里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同时代的郑众在《周礼?地官?保氏》注中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全面系统地阐述“六书”说的是东汉的许慎,他在《说文解字?叙》中不仅给“六书”作了定称,还对“六书”中的每一种结构方式作了解说,并举了汉字的例字:“《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妫,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后人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到清代,乾嘉学派的旗手戴震提出了“四体二用”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即“六书”中的前4种才与汉字构形有关,后两种只属于用字范畴,戴震提出的“四体二用”说基本上是符合汉字实际的。

汉字造字法则的“六书”理论是先秦和汉代的学者们从对大量的古文字结构的分析研究中归纳出来的。汉民族的祖先造字,最初本无“六书”理论作指导,但汉字“六书”理论形成以后,却能帮助人们学习掌握汉字。它可使人明白每个字最初是怎样造出来的,为表何意而造。这样可以提纲挈领,以简驭繁,触类旁通,收到识字用字的理想效果。同时,“六书”理论的提出,也为后世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和释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线索。

2 “六书”理论可为灯谜成谜提供创作思想,灯谜创作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六书”理论,并突破了“六书”理论的范畴,或借用“六书”名称行灯谜法门之新解

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形式,灯谜是以汉字为基础,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形成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有机成份,从它那象形指事的个体诞生,到会意形声的体系形成,从单体的表意性质,到整体的孳乳繁衍,无不饱蕴着汉民族文化的基本精髓。灯谜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六书”理论,并突破了“六书”理论的范畴,或借用“六书”名称行灯谜法门之新解,试看:

21 象形 象形是灯谜常见手法之一,“六书”之象形是直观摹拟人眼看见的、有具体形象的外形,灯谜的“象形”法则是和“六书”原理如出一辙,请看《评注灯虎辨类》列举的三则“象形谜”:

1)远树两行山倒映,轻舟一叶水平流(字)慧

2)蝴蝶过墙(古文)亦运而已矣

3)势如破竹(字)不

谜(1)中的“丰”字象形为远处的树木,“心”字象形为一叶小舟飘在水面,谜(2)中的“亦”象形为蝴蝶,可谓惟妙惟肖;但是谜(3)谢氏给其定位为“象形”谜是不科学的,“不”字下部为“个”,《画学通考》云:无个不成竹。“个”在此处象形为“竹子”,这是“象形”法,但是在“个”字上面加一横表示竹子破土,这样就已经不是“象形”法门,而是“指事”法门(指事法门详细见章节22)。

就六书“象形”和灯谜“象形”的关系而言,我们认为,尽管灯谜谜创作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六书”理论,但是灯谜的象形和“六书”象形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六书”之象形是对汉字本义的合理推理和定位,而灯谜之象形则是对汉字的任意象形与演绎。比如“丰”字在灯谜中既可以象形为“远树”,也可以象形为“风帆”,乃至更多。

22 指事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许慎的这句话是从人的认识的两个阶段上来说的:“视而可识”是感性认识阶段,强调对字的外部形体的感知;“察而可见”是理想认识阶段,强调对字的意义内涵的领会。然而,灯谜中的“指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看《评注灯虎辨类》中的所有6则“指事”谜:

1)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宜在上,止宜在下(字)一

2)卡(左传)上下相蒙

3)设卡徵税(四书)上下交征利

4)席地谈天(《孟子》一句)位卑而言高

5)天地一孤舟(诗经一句)载玄载黄

6)上天之载(西厢句)便要浮槎到日月边

谢氏对上述灯谜的“指事”原理只字未提。那么这些灯谜与六书“指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指事造字法的特点,是以“形象”的手段来表示比较抽象的概念,而以上灯谜并没有运用到这些原理,而谢氏评注的上述灯谜,也只是片面地运用“方位”成谜,当然,“六书”的“指事”确实部分运用到方位关系(或相互关系)来表示抽象的字,如“上”、“下”、“旦”、“立”等,但也有只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个新字,如“刃”字是在“刀”的上加一点,表示刀锋之所在,“血”字是在“皿”字上加一点,表示古代盟誓时滴入“皿”的鲜血,这些“指事”字并没有“方位”的关系,因此,“方位”并不是“指事”的全部和精髓,而谢氏仅仅以“方位”代替“指事”的全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颇或牵强附会。

当然,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以“方位”来演绎“指事”,这既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发展,正如刘二安先生所言:指事手法,在灯谜中用来指示文字笔画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之分,是灯谜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从某种意义讲,以“方位”来演绎“指事”,可以说是灯谜对“六书”理论的发展。

23 形声 在六书中,形声字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形声是“六书”中最常见的造字方法,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造字方法,然而,真正融合“六书”理论,综合“形”与“声”创造的灯谜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而《评注灯虎辨类》里评注的只是“谐声”谜,而并不是真正的“形声”谜。试看谢氏评注的4条“谐声”谜:

1)彼此姻缘恰并头(字)韻

2)伤心细问夫君病(古文)杯盘狼藉(悲盘郎疾)

3)夕阳箫鼓几船归(四书)周因于殷礼(舟音馀荫里)

4)尧当水患,汤遇旱灾(诗经)雨我公田(禹可丰田)

尽管如此,我们不可苛求谢氏的做法,因为谢氏在《评注灯虎辨类》里归纳的“六书说”是采用的《周礼》的六书原理,而《周礼》的六书说只有“谐声”说,而无“形声”说,其实《周礼》六书说里的“谐声”其本质就是“形声”,只是称法不同而已,不然他怎么解释为“谐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也就是说,《周礼》六书说里的“谐声”和后来许慎《说文解字?叙》里关于六书的“形声”完全是一回事,只是名称叫法不同而已,只不过,许慎的叫法更为科学。

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谢氏评注的4条谜虽然全是“谐声”法门,而非“形声”法门,这并不是谢氏对“六书”中“谐声”的理解有误,而是在当时,真正意义上的兼容形与声的“形声”谜还没有出现。

真正意义上的“形声”谜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正如文字产生后再来分析归纳文字的造字方法一样,当“形声”谜出现十多年后我们再来归纳此类灯谜的法门,觉得它与“六书”的“形声”原理如出一辙,请看:

1)声音开始变高调(字)升

2)读书忘我心欢畅(字)舒

3)怒目横眉发厉声(字)丽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形声”谜滥觞的过程与此类灯谜的始作俑者,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认定,“形声”谜的出现正是人们自己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六书”原理,“形声”谜的出现是“六书”原理在灯谜领域的发展。

24 会意 许慎《六书》中的会意是“会合字的含义”的意思,如从(人随人后为从)、棘(小枣丛生者)、轰(三个车,群车声也)、休(人依树旁而休)、看(手搭在额头为目遮阳)等等,均是表示两个(或几个)相同或不同的字组合成的新字。那么灯谜中的“会意”是何意思呢?《中华谜典》的解释是“用谜面所表达的意思去领会谜底,因角度不同,又可分为‘正面会意’、‘侧面会意’、‘对面会意’和‘反面会意’等四种”,《中国谜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从总体上去理解谜面的含义,而联想出谜底”,由此可知,灯谜的“会意”是“领会、理解其含义”的意思,它与离合体、象形体和谐声体并称为灯谜四大体,灯谜之“会意”非六书之“会意”,谢氏在《评注灯虎辨类》的“会意”类下评注的49条灯谜正是运用灯谜“会意”法创作的灯谜,限于篇幅,此处不一一列举。

我们认为,灯谜只是运用六书“会意”的名称行“领会、理解其含义”之实,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25 假借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这种造字方法,就是语言中有某一个词,但本来没有专门造一个记录它的字,于是就按照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把这个词的含义寄托在一个同(近)音字上,借用这个现成的字来记录这个词。假借作为一种不造字的造字方法,扩大了汉字记词的功能。那么,灯谜里的假借是一种什么概念呢?试看《评注灯虎辨类》的几个谜例及评注:

1)政(书名)正字通

2)使女择焉(四书)决汝汉

3)鞠躬(古文)要之以礼

4)肥料捐(四书)抽矢

5)为问孤山林处士,寒梅今着几枝花(易经)其妻可得见耶

6)马蒙虎皮(古文)千里而见王

7)拙荆(左传)鲁之敝室也

我们分析《评注灯虎辨类》中“假借”类的谜作(共36条),其中真正具有“六书”意义的“假借”谜只有4条,以上例(2)即是其中一条,此谜之“汉”字为一假借字,“汉”原为水名,后“依声托事”为男人之“汉”,此谜即用此法,将“汉水”之汉假借为“男人”之汉。那么谢氏例举的其他“假借”谜是怎样的假借呢?我们继续分析:

从例(1),(3)、(4)可以看出,此类灯谜的假借手法其实并不是“六书”概念的假借,而是“古音通假”,由“古音通假”而使用的字即为“通假字”。古音通假纯属用字之法,其本质是“本无其意,依声托字”(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也就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已有专字记录它,但古人在写文章时,却不用这个专字(又叫“本字”),而借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不同的字来记录这个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别字)。那个被借用的字即通假字。例(1),(3)、(4)中,“政”通“正”,“要”通“腰”,“矢”通“屎”,此类以通假字成谜的手法在当代灯谜作品中也被大量使用,此处不再一一例举。

那么,例(5)、(6)、(7)的灯谜又是什么类的“假借”呢?其实这就是目前谜界普遍使用的“借代法”,例(5)以梅花借代妻子,典出“梅妻鹤子”,例(6)以“马”借代“千里”,以“虎”借代“王”,典出《近思录》中“骏马日走千里,猛虎兽中之王”,例(7)以“荆”借代“室人”(妻子),典出汉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目前,借代法已经成为灯谜常用的法门之一,其借代的范围已经拓展为人名假借、地名假借、物名假借、时间假借,方位假借、生肖假借等等。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谢氏以“六书”名义例举的“假借”灯谜,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六书”意义上的“假借”,而是涵盖了“六书假借”、“古音通假”及“借代”三大法门。

26 转注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转注作为一种特别的造字方法,是为了适应词的读音分化的需要,为分化出来的新音另造新字。由转注创造的新字,和老字虽然读音不同,但表示的含义相同,除了“考、老”外,象“颠、顶”、“更、改”、“迎、逆”都是转注字。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评注灯虎辨类》中的全部“转注”类灯谜(共6条)吧:

1)济美(四书)善与人同

2)翱翔乎杳冥之上(古文)一飞冲天

3)以翼鸣者(礼记)其音羽

4)东飞伯劳西飞燕(蒙经)习相远

5)烟气薰浓(西厢)氤氲得不分明

6)二三耄耋不烦枉顾(家语)五老降庭

以上6条灯谜中,(1)、(3)、(4)看不出有任何“转注”的成分,谢氏也未言及,(2)、(5)、(6)三条谜中似乎具有转注特征的是“翱翔”、“氤氲”、“耄耋”这三个词,或许谢氏认为具有相同部首的“翱翔”、“氤氲”、“耄耋”即为“转注”字,因为它们具有“转注”的部分特征:在字形上,或形旁相同,在读音上,或有叠韵关系。但是谢氏偏偏忘记了“转注”字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含义上可以相互训释,即可以互相解释(如《说文》:“老,考也”。“考,老也”)。那么,“翱翔”、“氤氲”、“耄耋”这三个词具有“转注”的特征吗?试看:

翱翔:《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翱: 翱翔也。从羽皐聲。 五牢切 ”“翔: 回飛也。从羽羊聲。似羊切 ”, 显然,翱翔不具备“转注”特点,并非“转注”字。

氤氲:《说文解字》未列入,该两字虽然形旁相同,但是该两字中任一字均不具备独立含义,读音也非叠韵关系,而是双声关系,因此它们也不是“转注”字,而是一双声连绵词。

耄耋:《评注灯虎辨类》引《王制》解释该两字:八十曰耄,九十曰耋。显然,耄耋含义不同,也非叠韵关系,它们也不是“转注”字。

由此可见,谢氏在《评注灯虎辨类》的“转注”类中列举评注的灯谜均没有真正“转注”的含义。

看来,真正意义的“转注”灯谜已经是难觅其踪了,那么,六书“转注”能给灯谜提供怎样的创作思路或方法呢?笔者认为,六书转注原理可以提供转注字在灯谜中的同义互扣,如“老考”互扣、“迎逆”互扣、“更改”互扣、“绩缉”互扣等等,由此来扩大灯谜的创作思路。

3 六书理论是从本源上解释文字,是汉字造字和用字的科学归纳,灯谜则是从现象上戏说文字,是对现有文字的艺术演绎,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评注灯虎辨类》是谢会心“半生心血之结晶”(《百年谜品》语),此书一出即轰动谜坛,历代谜家对其推崇备至,褒奖有加,当代谜学大家郑百川先生对其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作为中华谜学的第一部较为系统、较为完整的以类书形式出现的谜籍,为前世灯谜创作做了分辩性的总结,对谜学之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分类方法与诸多理论见解,至今还为谜界作者所接受运用。”然而当我们深入地分析《评注灯虎辨类》这部灯谜古籍时,我们不难发现该书中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是谬误:在“六书原理”下,对列举灯谜的六书原理未及细化阐述,部分谜例或归类错误,或名不副实,等等。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无法抹煞《评注灯虎辨类》对历代灯谜的“辨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为后人利用“六书”原理创作灯谜提供了一部系统而完整的理论思想,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六书理论与灯谜成谜法门之间的关系及启迪:“六书”理论可为灯谜成谜提供创作思想,灯谜创作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六书”理论,并突破了“六书”理论的范畴,或借用“六书”名称行灯谜法门之新解。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六书理论是从本源上解释文字,是汉字造字和用字的科学归纳,作为一门关于汉字的科学理论,其思想是及其严谨的;而灯谜则是从现象上戏说文字,是对现有文字的艺术演绎,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灯谜去戏说文字,但是我们不可用灯谜的方法去解释文字的本义。然而,也正是灯谜所具备的戏说及演绎功能,才使得灯谜作为一门艺术而具有的趣味性、益智性能带给人们无穷的乐趣与美的享受,也使得灯谜艺术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成为汉民族所特有的一项文化遗产。(本文原发表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1]谢会心.评注灯虎辨类[M].汕头:名利轩印务局,1929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